2025年上半年,钢市整体呈现持续下行态势,然而进入7月后,随着一系列“反内卷”政策的推出以及“限产”风潮再起,钢市迎来一股“春风”。这些政策直接推动原料端铁矿和双焦价格拉涨,为钢价底部支撑注入了强心针,而需求端却始终未有起色,从而形成“强成本支撑”与“弱现实需求”之间的博弈。市场价格既难以因需求低迷继续深跌,也无法在成本带动下有效突破上涨,这种博弈格局导致钢价陷入涨跌两难的震荡区间。
原料价格坚挺成本支撑较强
钢价的成本支撑主要源于铁矿石和双焦(焦煤、焦炭)。其中,铁矿石供应高度依赖进口,受海外矿山发运及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但其定价机制和供应链结构相对成熟,表现出一定的外部性和抗干扰特征。相比之下,“双焦”(焦煤、焦炭)的供应、库存及价格政策更多受国内产业与环保政策调控,其价格波动对钢厂成本及成材定价的影响更为直接。因此,钢价的行情走势往往与双焦价格表现高度联动,呈现出明显的趋同性。
2025上半年在焦企生产政策宽松导致市场供过于求的背景下,焦煤价格进入下跌通道,于6月底跌至冰点,导致钢材成本中枢明显下移,钢价从而迎来一轮顺畅下跌。然而,随着焦企和钢厂原料库存双双降至低位,市场“超跌”情绪不断发酵,加上铁水产量维持高位,以及“反内卷”政策和国内超产核查对生产形成约束,推动焦煤价格在淡季强势反弹。截至8月15日,焦煤现货价格达到峰值1213元/吨,较6月30日的年内低点上涨约276元/吨,主力合约期货价格涨幅达381元/吨。在焦煤领涨的带动下,铁矿石虽受国内直接影响较小,但在黑色系品种共振中也顺势上涨。成本端整体上行共同推动钢价一度恢复至年初水平,截至8月28日,Mysteel普钢价格报3526.64元/吨,较前期低点上涨约200元/吨。
近日炼焦煤现货价格在1190-1210区间高位震荡,焦炭价格连续7轮上涨,焦企利润明显改善,生产积极性较好,但在煤矿超产核查压力下的主动减产及部分煤矿安全原因的被迫减产双重影响下,产量回升缓慢,同时,据Mysteel数据统计,截至8月29日,532家样本企业的精煤库存为283.6万吨(周环比增加8万吨),但年同比下降16.0%,处于年内的相对低位。当前焦煤市场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焦煤产量的温和恢复被更强劲的需求(高铁水产量)和极低的社会库存所消化,再加上行业协会及焦企呼吁焦炭的第八轮提涨,叠加近期各地焦企执行限产计划导致焦炭供应收紧,其基本面表现良好,短期内焦煤价格呈现出易涨难跌态势,价格整体韧性较强。
钢材需求疲软短期难有改善
1、地产“引擎”熄火:
房产领域当前政策重心集中于化解房地产风险和推进“保交楼”工作,该类措施主要着力于消化存量施工面积,对新开工项目的带动作用较为有限,因而难以有效提振建筑用钢需求。据Mysteel数据调研,2024年螺纹钢消费总量为11511万吨,较2023年下降约15%,呈现显著收缩态势,2025年这一趋势仍在延续,2025年1-8月份螺纹钢消费量为2552万吨,同比2024年同期仍有近4%的降幅。当前正处于需求淡旺季转换阶段,但从近日市场表现来看,需求疲弱的格局短期难以打破。
2、基建“托底”乏力
虽然地方政府专项债发力,基建投资增速保持正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托底作用,但受限于地方债务压力,其力度难以完全对冲地产下滑带来的巨大缺口。据百年建筑调研,截至8月26日,样本建筑工地资金到位率为59.22%,同比去年下降约3%,其中非房建项目的资金到位率为60.92,同比去年下降约4%。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和新项目开工节奏偏慢,这也映射出基建项目领域的用钢需求释放节奏较缓。
3.钢材库存逐步累积
从五大钢材品种周度数据来看,钢材消费量进入8月后明显减少,市场供需平衡状态逐步被打破,供应—消费差值由负转正并持续扩大,表明市场钢材库存正在逐步累积。7月价格上行阶段投机需求曾短暂释放,市场维持了近一个月的供需紧平衡状态,但随着市场情绪回落,交易逻辑重新回归弱现实基本面,从7月底开始钢材库存由去库转为累库,库存压力逐步显现。
三、结论
综上所述,钢市仍处于成本支撑与需求疲软的博弈之中,陷入涨跌两难的震荡格局。一方面,铁水产量仍处相对高位,焦煤受政策约束及低库存支撑,价格表现坚挺,铁矿或将与双焦同步共振,共同为钢价构筑了坚实的底部支撑;另一方面,地产持续低迷、基建托底乏力,外需虽表现亮眼但难以扭转整体需求较弱现实,钢价上行亦缺乏持续动力。短期来看,钢市价格仍将在成本支撑与需求弱势之间反复博弈震荡,“金九银十”传统旺季的需求兑现程度及后续减产节奏与力度,将是影响后市行情的关键因素。